13625575572

您的位置: 首页 律师文集 无罪辩护

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量刑标准是什么?

发布时间:2024年04月16日 来源:灵璧律师
[导读]: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,擅自向社会公众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,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。其量刑标准主要依据我国《刑法》的相关规定。

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量刑标准是什么?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,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,扰乱金融秩序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

这里的"数额巨大"和"数额特别巨大"的具体标准,通常由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司法解释来确定,会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设定。同时,"其他严重情节"和"其他特别严重情节"可能包括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、吸收资金的方式恶劣、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等。

【法律依据】

1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一百七十六条: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,扰乱金融秩序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

2. 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相关司法解释,如《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》等。

刑法第176条的主观故意如何证明?

刑法第176条主要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。根据该条款,行为人必须是“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,扰乱金融秩序”的。要证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,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法并有意为之,通常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证明:

1. 行为人的知识状况:如果行为人具备相关的金融知识,或者曾经从事过类似的工作,可以推断他们了解其行为的非法性。

2. 行为模式:如果行为人采取了规避法律的方式进行吸收存款,比如使用非正规渠道,或者明知是非法的情况下仍然持续进行,这可能表明其主观故意。

3. 利益驱动:如果行为人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中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利益,这也可以作为证明其主观故意的一个因素。

4. 证据材料:包括行为人的口供、书证、物证、电子数据等,都可以用来证明其是否明知并故意实施违法行为。

5. 专业咨询:如果行为人在实施行为前寻求过法律咨询,并且明知会被认定为非法,这也可作为证明主观故意的证据。

【法律依据】

刑事诉讼法中,证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主观心态(如故意或过失)主要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》第五十一条:“人民法院、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、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。”以及第五十二条:“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,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。”这些规定强调了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在证明主观故意中的重要性。证明主观故意需要综合各种证据,通过法院的审理和判断,以确保公正公平。

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量刑需要综合考虑犯罪的数额、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因素,具体判断应以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为准。对于涉及此类犯罪的行为,法律会依法严惩,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众的合法权益。

Copyright © 2008-2020

灵璧律师

版权所有| 国家信息产业备案:闽ICP备08005907号 网站支持:中国大律师网网站管理